封面设计与书籍整体存在什么关系
  封面设计与书籍整体存在什么关系
  封面设计是书籍的门面,是书籍内容、情感、主题的体现,封面设计主要从立意、构图、色调三个方面去体现书籍的主体内容,要保持三者与书籍整体的和谐关系,才是一个和谐的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是书籍装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籍的门面,是第一眼能够看到的内容艺术化展现,封面设计的艺术化集中体现在设计家以书籍装帧的美感形式,表达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与读者的心灵产生碰撞,引起读者对书籍及其内容产生美好的联想。封面设计不能离开受众和书的内容,要全方位的贴合书籍所要表达的意思,不是单纯的要提供一个漂亮的外观。
  封面是一本书的序曲,从封面的设计能够读出书的内容、风格和色调。与书籍的整体装帧应该遥相呼应,主要从以下封面设计立意、封面设计构图、封面设计色调三个方面与书籍整体关系进行研究和探索,试图对封面设计原则、方式、布局做一个指导性的参考。
  一、封面设计立意与书籍整体的关系
  立意是指封面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的主题通过艺术形象表现。立意是一个封面设计的战略策划,战略决定一个封面的份量,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封面的成败,也会直接影响到书籍整体的档次,好的立意是封面设计成功的第一步,好的封面设计是书籍成功的第一步。
  封面设计的立意.要深刻地研究和理解书籍的内容,同时也要考虑读者对象等因素,进而达到立书之意。书籍的内容、受众、风格都要与封面设计遥相呼应,要掌握贴合性、一致性、和谐的原则,同时要掌握简约的原则,只有32 开张平面空间的封面去容纳它庞大的内涵,就要通过简约的手法去渗透、展现主题,要想突破封面自身容量的局限,就要借助于艺术联想去扩大意境,使读者不单就封面看封面,而是通过封面所表现的形象去联想到更多的内容。这能够促使读者加深对书籍主题的理解和想象的空间和自由。恩格斯说:“作者的见解越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越好。”封面作者的表现手法越是隐蔽,赋于读者的联想空间就越大。所以一个成功的封面设计就要含蓄的表现主题,给读者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探索欲。
  二、封面设计构图与书籍整体的关系
  构图对于一幅封面来说,起着决定其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作用。构图对于书籍整体而言,更有着书籍内容形象化的点睛作用,通过一副封面上的构图,能够大致的了解到书籍的人物、内容、色彩甚至是作者的某些个人观念。所以构图对于书籍整体而言,起到“醒目”的作用。封面设计的构图,要注意艺术形象的主次关系和图片与书籍整体的契合度。
  封面设计的构图.要注重书籍的整体形态,解决好艺术形象的主次关系,正是体现书籍整体设计观念的布局。在封面设计中,形象主次分明,画面才能豁然开朗。书籍中的主要形象、主题思想要或多或少的体现在封面的构图中,红花需要绿叶陪衬,只有主次分明.才能使封面设计的主题突出。 封面设计的构图的艺术语言越简炼越好,“妙语者不必多言”。如果一幅封面的构图能做到多一点则多,少一点则少,准确地表达精湛的艺术语言,是封面设计的不懈追求。“先做加法,后做减法”是封面设计的构图的重要原则。最后落笔应当简约、鲜明、准确,化繁为简也绝不是随意砍伐,否则会使封面的构图空之无物.单调而无趣。
  封面的图片以直观、明确、冲击力强、易与受众产生共鸣的特点,成为设计要素中的重要部分。图片的内容很丰富,人物、动植物、自然风光,以及艺术化的产物都可以作为封面构图的图片。图片是书籍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书籍的视觉中心,图片设计尤为重要,设计者可以间接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书籍的内容。首先,图片的面积因素取决于书籍展现画面感的度。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大的书籍要采取小图片的方式,留足想象空间,大面积的图片往往用来渲染气氛,可以产生较强的冲击力,一般适用于内容紧凑、逻辑性强的书籍。
  三、封面设计的色调与书籍整体的关系
  封面设计的色调,是体现整本书的主题、情绪的重要因素。封面色调来表达整本书的性质和特点。封面设计的情感,而不是仅仅依靠艺术形象反映,但也有色调的合作。因此,研究彩色封面的设计,它是需要协调的整体关系书籍,构成一个和谐的相互作用。
  封面设计中的色彩要符合书籍的特性,什么种类的书籍赋于什么色调,是封面设计中色调艺术的基本规律。理论书籍封面的色调要庄重,小说书籍封面的色调要含蓄,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的色调要活泼等。书籍封面设计的色调相当于人的穿着,老人孩子、男女各自不同,所以要有不同的服装色调角度。
  儿童书籍要针对儿童特点寻求高调的色彩,更少的色调对比,强调柔和;女性书籍色调针对女性的特点,选择温暖的色彩;艺术杂志的色调,以反映该杂志的内容中的深度;时尚杂志以反映个性和新潮;体育杂志的色调强调刺激,对比度,色调追求的影响;科普读物和色调可以强调神秘;专业和学术书籍色调凝重,庄严,典雅,体现权威感等。

  视觉文化对唱片封面设计有什么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快餐式”文化和“快餐式”设计,变化日新月异,在整个社会的流水线上,快速出现,快速消失。人们生活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快到我们只剩下拥有看图识信息的时间,于是“读图时代”便到来了,而我们正处在一个图像成为主因的时代,即视觉文化时代,被日益丰富的视觉形象包围。
  视觉性文化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全球化推动的浪潮下它将是全球文化裂变的核心纽带,从视觉性文化的角度来看,以传播文娱信息,丰富人类生活为主要任务的唱片封面设计,它的形式性,功能性和意义性,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产物,更是艺术与商业的双重诉求;也是人文气息和大众需求的艺术化身;构建和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觉文化的变迁是如何影响唱片封面设计的呢?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和价值关联?这将是本文重点分析的主要内容。
  1 视觉文化的概念简介
  我们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视觉文化”中的“视觉”二字不指那种简单的“看”,而是一种“有意味的看”,是对那些“有意味的形式”的一种主体性和自觉性的“视觉鉴赏与意义解读”。这种“鉴赏与解读”的对象并不仅仅局限于艺术,但必然与艺术发生某种紧密的关联。
  2 唱片封面设计中视觉性的结构分析
  唱片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作为视觉文化出现的唱片封面设计大概是在40年代左右开始流行,一开始主要是为了起保护功能而做的包装,后来慢慢与唱片的推广结合起来开始进行新的设计表现的尝试。直至今日,他已变成整个唱片产业链中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2.1 外观图文色彩板式是唱片视觉设计中的表层结构唱片封面是介绍唱片特定内容的包装形式,它作为音乐载体的组成部分,是展示音乐文化形象的一种特殊媒体,唱片封面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一个独立的门类,同书籍装帧设计一样是通过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来表达特定的内容。与书籍装帧设计不同的是,唱片封面不仅承载着视觉的审美,还要能够准确传递音乐的内涵,有着自己鲜明的独特性,以强烈的视觉效果吸引着每一个唱片购买者。怎样在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之间找到一个非常恰当的切入点,这是唱片封面设计的关键。
  唱片封面设计中所用到的最直观的设计元素便是外观图文色彩符号,不同时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喜好和审美标准,以及不同的音乐题材有着不同的设计要求,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条件下,产生出不同的符号和当时语境下的流行元素,这些具有特定语境意义的图文符号经过不同形式的组合排列,呈现出不同的封面设计风格,而这些又是受当时特定时期的视觉文化的影响。
  2.2 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是唱片视觉设计中的深层结构就像上面说到的,任何类型的文化都有其外在结构样式和所表达的内容与意义。一个产品也是一样,构成其的完整性的不仅仅是外在造型色彩材质,更重要的是功能和产品背后的寓意。主导和影响唱片封面设计中表层结构背后元素的力量,就是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社会背景,经济文化和政治因素。
  从符号学的角度来讲,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性同样也是具有外延性和内涵型的。不同的图文符号色彩板式组合的方式,反映出在特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和对潮流时尚的聚焦选择在另一方面,在唱片封面设计的视觉性背后,这些唱片中的图文符号又反映出不同人们的消费层次和需求。例如20世纪70年代流行的迈克杰克逊在当时发表的专辑,唱片封面设计中用自己经典的太空漫步舞蹈动对月球探索热潮的兴起,同时这些动作和服装也是人们对未知未来的追求,神秘的,新奇领域和生活的向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解放,更重要的是对自我表现的一种满足等。
  数字化时代下视觉文化的变化对唱片封面设计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数字化艺术开始兴起泛滥,新时期视觉文化也因此有了新的展现方式和表现内容。唱片的封面设计成为了新时代视觉传达数据信息的载体数字化是视觉文化的技术升级,新的视觉文化给唱片封面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元素,让唱片封面设计有了新的视觉体验受新时代视觉审美标准影响,数字化唱片封面设计成为新时代视觉设计的主流。
  封面设计对学术期刊有什么影响
  在信息爆炸、新媒体活跃的当下,生活娱乐时尚类杂志、报纸、图书等纸媒力都求通过全新版式设计风格来吸引读者眼球,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以及购买欲望。可纵观国内的学术期刊杂志却表现平平,大多数封面受固有传统观念的限制,色彩暗淡、版式单调,“千刊一面”毫无自己的视觉语言。从表面上看似乎能表达学术的严谨,但其实从艺术专业角度来看却缺乏创新和美感。即使学术水平再高,也会影响其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虽说学术期刊重在内容,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但赏心悦目的封面设计和板式则能带给读者全方位的精神和视觉享受。
  设计师在设计封面时,首先要对书的内容、思想、受众有所了解,考虑怎样配合书的整体包装来反映办刊宗旨和刊物内容特色,而构成期刊封面的三个关键要素至关重要,即刊名、色彩和封面图片。
  封面设计
  一、刊名的设计
  文字的视觉艺术首先是一种艺术造型的元素,不同的字体具有不同的独立性,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以刊名为核心,常用于刊名的字体分为三大类,有书法体、美术体和印刷体。
  1、书法体:书法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独特的个性,因多出于名人名家之手,具有名人效应。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理论刊物《求是》的刊名是由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题写。
  2、美术体:美术体又可分为规则美术体和不规则美术体两种。前者作为美术体的主流,强调外型的规整,具有便于阅读和设计的特点;而后者则强调自由变形,从字形上追求不规则的变化,充分利用设计空间。由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被誉为新中国文艺第一刊《长江文艺》的刊名设计就是由以宋体为原形再加以个别笔画的造型设计,刊名占据版面最上方,简洁有力。
  3、印刷体:印刷体沿用了规则美术体的特点,借助电脑使印刷处理方法上既便捷又丰富。不少期刊的刊名选用电脑字库中的宋体、黑体、综艺体等常见字体。 如美国新闻类《TIME》杂志,刊名严谨、大气,没有刻意去做特别的变形加工和特效处理,保持了文字阅读的流畅和单纯性,与整体板式和色彩风格协调统一。
  二、色彩的搭配
  色彩是视觉传达力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学术期刊封面设计中最易激活的元素。诉诸人的视觉,与人的情感相呼应,是传递情感的重要元素。美国音乐学家马利翁曾说:“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这句话表明,色彩如同音乐一样,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恰如音阶的高低,通过这种变化及不同搭配能带给人不同的节奏感和心理体验。色彩是封面设计成败的关键。封面设计要注意色彩的面积、色相、纯度及明度等要素的处理。把握主色调,运用不同色调来处理不同的画面,充分体现期刊内容和风格。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对封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专业性学术杂志的色彩要端庄、高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 色彩的象征性、传达力都能影响到期刊的最终传达效果。因此,色彩的应用既要能美化期刊的封面,还要不失严谨。只有得体的色彩表现和艺术处理,才能在读者的视觉中留下强烈的印象。色彩的选择要考虑期刊内容的需要,用不同色彩对比的效果来表达不同的内容和思想。尤其是学术期刊封面的颜色设计不应有过于夸张的色彩,而应当体现学术的严肃性,符合学术界读者的审美情趣。整个设计要显得文雅, 营造一种特有的学术氛围。 《TIME》《南方人物周刊》封面的色彩设计稳重得体,能在读者的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每期以红色边框作为杂志标准色延续色彩设计,刊名有时也会根据内容或色调而改变颜色。
  三、封面图片的选用
  封面图片是封面设计要素中的核心,如果将期刊封面比作是一本期刊的“脸面”,图片便是期刊的“眼睛”,所以选择适合的图片对扩大期刊的影响有重要作用。以图片为主的杂志封面无须无关紧要的细节,因为这些细节除了让眼睛感到眼花缭乱外,对信息的传达毫无用处。《当代电影》杂志是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与中国传媒大学合办的电影理论期刊,在全国同类刊物中,《当代电影》以敏锐、活泼而又严谨、厚重的学术素质和办刊特点而著称。其封面照片采用人物特写来吸引大众眼球,其设计风格贴近报道对象本身,照片整体出彩,艺术感染力强,看后第一眼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读者》杂志清新、隽永,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每期的封面都是一幅幅精致恬淡的自然或者人物艺术作品,不去迎合世俗,而是保持自然的纯真,让人回归本真。一张看似普通的图片在后期通过后期特效处理后,也能实现图片意境与主题思想的对接。
  期刊是特殊的文化产品,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而封面设计是读者和期刊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因此它必须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高尚的审美趣味,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性深度,来实现思想性、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并以此来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