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设计在封面设计中有何种作用
触觉设计在封面设计中有何种作用
书籍封面是一本书给读者的第一眼,书籍封面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对视觉上的文字、形象、色彩和构图的设计,接触书籍的感觉是读者对书的第一印象,好的封面设计,要从视觉和触摸开始,文章以触觉设计的各种属性来谈谈触觉设计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们生活中接触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设计形态,对于书籍的设计也经历着不息的变化,封面作为书籍的外表和标志,起到保护书籍内页和美化书籍外在形态的作用,一直是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重点。
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与工艺总和。它是书籍装帧设计者以感情与思想进行创作表现,把握和反映书籍内容的特殊方式。书籍的终极目的是用于阅读,但只把书籍印刷、装订成册还远远不够。能够赋予书籍以美观,传达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才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终极目的。由于书籍装帧艺术包涵着艺术与技术、生理与心理、美感与功能等的相互联系和高度融合。
墨香纸润,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瑰丽的文明。当代国内书籍设计水平显著提高,书籍设计审美意识大为觉醒,掀起了蓬勃高涨的各种概念运动,书籍设计的关注点势将转向视触觉的结合之美上。日本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提出:好的书籍是将信息视、听、触、嗅、昧五感活性化的宇宙。其中材料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完美结合是书籍审美的重点所在。书籍是生命里温情的慰藉,书籍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在于阅读、触摸、听声、闻香、品味,书籍的审美是所有感觉的连续的享受。书籍的触觉设计已经发掘出一些手段,不过仍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尽管,书籍的触觉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触觉设计的研究相比书籍的视觉设计来说相当缺乏,随着书籍在形态上的进步和创新,随着书籍审美意识的提高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视触觉上去深入探讨书籍之美是有意义的。
一、触觉与设计的关系
触觉跟设计是紧密联系的,当一个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他不会满足于眼睛所接受的信息,而需要与商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要用自己所有的信息接收器去涉取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信息和判断该产品优劣的重要资料。因此这一阶段是产品跟人的实质性接触。在这一重要的过程中人的感觉器官做着积极的工作,这一特点必须要求产品在这一阶段用设计元素征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设计领域不乏有借助触觉进行的设计。在造型设计中,应用触觉的原理开发的仿触觉设计和利用触觉进行的人性化设计。
二、封面设计和触觉
封面设计师的想象不是纯艺术的幻想,而是把想象利用科学技术使唤之转化为对人有用的实际产品。这就需要把想象先加以视觉化,这种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运用封面设计专业的特殊绘画语言。把想象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所以,封面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一定的空间立体想象力。封面设计师只有精良的表现技术,才能在给图中得心应手。封面设计表现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封面设计者应具备的本领。
封面是读者对书籍的第一接触,封面是信息的第一传递者,在以视觉为基础的同时,触觉进行着手的阅读,在视觉传递的同时记忆触觉,并在心理上扩散视觉带来的感受,引起以往触觉经验的心理影响。
三、封面材质、肌理与触觉
(一)纸类与肌理触觉
纸张的发明就是为了记录文字的,这种材质发明至今,与书籍的关系最密切,时间也最长久,在人类书籍历史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封面装帧用的各种特种纸隐含着变化无穷的肌理,在触觉上,这些肌理的凹凸、纹理的走向、纹理间隔的大小、纸张的软硬度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既传统又富于变化一直是纸张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深受青睐的原因。
(二)布类与肌理触觉
封面的布类装帧包括各种棉、麻、丝织物和人造纤维的纺织物,质地大体可以分粗糙、光润和无光泽几类。织物作为衣物的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历经时间的磨砺,已经牢牢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中。当生活中如此熟悉的触觉在书籍的封面出现时,那种悠远原始的生活产物的信息,那种织物背后所蕴涵的女性意味都是使读者在触摸的瞬间感动的原因。
(三)皮革类与肌理触觉
封面的皮类材质主要分真皮和人造革,皮是人类最早拿来作为防寒的用的衣物,它具有结实耐用和透气柔软的特性,不同动物的皮的象征性使人类后来一向视它为贵重物品,因为与人类的物质本质相同,动物皮的原始与舒适是人类渴望与追求拥有的,用于书籍的封面也是满足这一原始渴望的最好材质,当皮质的触觉传递到大脑,会有其他任何材质所不能达到的天然和谐的亲切感。
(四)混合材料与肌理触觉
封面装帧中的混合材料就是在上述的几类材料中选择几种,或再加上某些特殊材料的混合使用。混合材料运用材料质感的反差,在触觉上的差异心理的对比要比单一触觉感受强烈,当这种反差与各个材质自身特性结合后,心理往往会对这类触觉体验产生如同视觉上悖谬的相同影响,只是更隐蔽和产生的心理感染力更大。
四、触觉设计在封面设计中的未来
随着书籍在门类、内容、风格的上的细化,各种因素在封面上的体现要求信息传达的途径更广泛,更直接,感觉作为人类活动表现的第一要素变的越来越明显。书籍装帧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审美和欣赏的作用在加强,封面不再只是保护内容的美丽摆设。重视触觉作为重要的感觉途径,在封面设计中应该被研究并加以设计的重要方面,封面各种材质肌理的运用和彼此间的和谐,都是为了让书籍传递感觉信息能够由触觉在视觉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影响,使触觉体验丰富视觉印象,并在想象和记忆中构建每一位读者与书籍的世界,深入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任何单一追求视觉或触觉审美,或是只追求触觉上的新奇和复杂,不考虑与内容的结合与封面其他因素的整体协调,都可能导致感觉信息传递的不成功或错位,只能使触觉的设计成为摆设而不是沟通读者的信息桥梁。只有协调封面视觉和触觉等多方面因素与书籍内容主题之间的关系,做到以“感”动人,才能存设计时开拓设计观念,领悟书籍封面设计的新概念,做出具有传递感觉信息的新作品。

封面设计中的图案艺术探究
自书籍艺术诞生起,书籍装帧与绘画艺术一直紧密相连,而摄影的诞生使得书籍封面设计中风光一时的绘画艺术逐渐丧失其主导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设计软件、扫描仪和数字绘图工具的普及,绘画图形以诗性的方式重焕光彩,尤其在文学小说、杂谈类书籍、轻松休闲的生活类书籍等的封面设计中,绘画图形以其强烈的原创艺术性和人情味打动、感染着读者。
一、绘画图形
封面设计中的绘画图形,不仅要决定“画什么”的具体内容,还要决定“怎样画”的表现形式。绘画艺术形式多样,有油画、水粉、水彩、中国画、版画、漫画等,并且有的画种下面还有更为细致的分类。不同的绘画形式由于绘画工具、纸张和画法的不同,具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油画的厚重、水彩的明快清丽、中国写意画的气韵生动和工笔画的精致细腻、版画的“刀味”和“木味”、漫画的俏皮幽等。可以看出,在书籍封面中,即使是同一表现题材由于绘画形式的不同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书籍内容采用相适宜的绘画形式。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ComputerGraphics)。在电脑和设计软件强大功能的支持下,CG艺术使得设计师的构想表达得更为自由和真实,尤其体现在对虚拟环境的设想和表现上具有的巨大优势。在书籍设计中,电脑绘图常用的软件是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e、Painter、3Dmax等,它们所绘制的图形画面精美绚丽,风格多样,给人强烈的科技感和时尚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美国著名奇幻小说作家塞门葛林的最新小说《夜城》系列制作的封面,该小说结合了冷硬推理和都会奇幻的元素,设计者采用了虚幻写实的超现实主义手法,通过CG绘图表现出一种由现实抽离出来的奇幻气息,一种压抑的气氛和冷峻的色彩。
与写实性的绘画图形不同,创意图形是通过可视的视觉形态来表达创造性意念的一种说明性的视觉符号,也就是设计师通过想象、联想等创新性思维创造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具有趣味性、象征性和符号性。封面中创意图形的灵感来自对书籍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结果与图形创意的语言相结合便产生了使读者觉得新奇、巧妙的视觉语言,并加深了读者对书籍的思考和理解。《我没疯,我只是与你不同》一书为探究正常人行为复杂性的心理学书籍,驴与马瞬间转换的创意图形颇有趣味地揭示出人性的复杂。
二、抽象图形
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副抽象水彩画作品,宣告了抽象艺术的诞生。蒙德里安曾这样说过:“抽象的绘画比有物象的更广阔,更自由,更丰富内容。”抽象图形以“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出写实手法难以表达到的视觉效果:简洁、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同时,由于它的非直观性和隐喻性更能让读者在联想过程中感受到构思的巧妙并引起共鸣。用抽象的形态来暗示或表达书籍的内容,在似与不似之间给读者以更多的思维空间。对于书籍设计艺术而言,有些内容由于很难用具体形象表现,或是出于构思需要,常常采用通过联想、象征引起情感共鸣的抽象的艺术语言。
点、线、面、几何形态、肌理效果等是封面设计中最为有力的抽象语言,线的直、斜、曲以及长短、粗细之别,都能引起人们微妙的心理反映。一方面,抽象图形通过其直观的表现性、具象征意义的符号性、含混的寓意表达折射出书籍的主题与内涵。正如人们对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作品的评价那样,绘画的核心并不是抽象,而是某种内在的精神性追求。如为庆祝湖北美术出版社建社二十周年的书籍《我们一起走过》封面,三角形的抽象形态引起读者对山峰的联想,也寓意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和美好未来。另一方面,将抽象图形与具象写实图形进行安排与有效组合,通过点、线、面、几何形态在有限空间内的巧妙布局,从而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丰富了画面层次。
三、图表化图形
图表是一种很好地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最早是由美国一家咨询公司设计发明的,后来被企业用来统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信息数据。当今艺术设计领域将其称为信息图表(InfoGraphic)设计,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设计表达———用有趣的图形化解枯燥的文字,很多杂志、期刊在需要传达数据及信息的文章内页都采用过信息图表这一特殊的图形语言。随着书籍的内容题材越来越丰富,出版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图书在编辑与策划时,为了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常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文字信息,以制造图书卖点和创造图书品牌。这在教辅、励志、健康、饮食、育儿类等书籍中尤为普遍。为了使书籍的封面图文信息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将繁杂的宣传性的文字信息的逻辑进行分析,并进行恰当的图表化处理无疑是最好的方法。目前常见的图表信息类型有并列型、流程型、对比型、递进型和组合型等。以并列型图表为例,并列型图表适用于逻辑为并列关系的文字信息,通过视觉图形配以文字的并列编排,明晰地表示并列信息。
四、结语
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图形并非是完全割裂的,对它们的合理综合运用不仅加强了书籍封面艺术的表现力,更达到了对比统一的和谐之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图形都要具有信息性、人文性、从属性、整体性四种特性,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此外,还要做到在版面编排上,将文字与图形巧妙结合,做到主次分明、和谐统一。借助文字所具有的确定性、情感性来表达图形的内涵与外延,又通过图形的直接性、形象性将文字所阐述的内容和情感得到更广阔、更便捷、更大众化的传播。
书籍封面是一本书给读者的第一眼,书籍封面的设计不应只停留在对视觉上的文字、形象、色彩和构图的设计,接触书籍的感觉是读者对书的第一印象,好的封面设计,要从视觉和触摸开始,文章以触觉设计的各种属性来谈谈触觉设计的重要性。
书籍是人们生活中接触和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设计形态,对于书籍的设计也经历着不息的变化,封面作为书籍的外表和标志,起到保护书籍内页和美化书籍外在形态的作用,一直是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重点。
书籍装帧设计包含了书籍所需的材料与工艺总和。它是书籍装帧设计者以感情与思想进行创作表现,把握和反映书籍内容的特殊方式。书籍的终极目的是用于阅读,但只把书籍印刷、装订成册还远远不够。能够赋予书籍以美观,传达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才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终极目的。由于书籍装帧艺术包涵着艺术与技术、生理与心理、美感与功能等的相互联系和高度融合。
墨香纸润,开卷有益,书籍是人类瑰丽的文明。当代国内书籍设计水平显著提高,书籍设计审美意识大为觉醒,掀起了蓬勃高涨的各种概念运动,书籍设计的关注点势将转向视触觉的结合之美上。日本著名设计家杉浦康平提出:好的书籍是将信息视、听、触、嗅、昧五感活性化的宇宙。其中材料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完美结合是书籍审美的重点所在。书籍是生命里温情的慰藉,书籍给予人的审美感受在于阅读、触摸、听声、闻香、品味,书籍的审美是所有感觉的连续的享受。书籍的触觉设计已经发掘出一些手段,不过仍然没有系统的理论支持。尽管,书籍的触觉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触觉设计的研究相比书籍的视觉设计来说相当缺乏,随着书籍在形态上的进步和创新,随着书籍审美意识的提高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在视触觉上去深入探讨书籍之美是有意义的。
一、触觉与设计的关系
触觉跟设计是紧密联系的,当一个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他不会满足于眼睛所接受的信息,而需要与商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要用自己所有的信息接收器去涉取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信息和判断该产品优劣的重要资料。因此这一阶段是产品跟人的实质性接触。在这一重要的过程中人的感觉器官做着积极的工作,这一特点必须要求产品在这一阶段用设计元素征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设计领域不乏有借助触觉进行的设计。在造型设计中,应用触觉的原理开发的仿触觉设计和利用触觉进行的人性化设计。
二、封面设计和触觉
封面设计师的想象不是纯艺术的幻想,而是把想象利用科学技术使唤之转化为对人有用的实际产品。这就需要把想象先加以视觉化,这种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运用封面设计专业的特殊绘画语言。把想象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所以,封面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一定的空间立体想象力。封面设计师只有精良的表现技术,才能在给图中得心应手。封面设计表现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封面设计者应具备的本领。
封面是读者对书籍的第一接触,封面是信息的第一传递者,在以视觉为基础的同时,触觉进行着手的阅读,在视觉传递的同时记忆触觉,并在心理上扩散视觉带来的感受,引起以往触觉经验的心理影响。
三、封面材质、肌理与触觉
(一)纸类与肌理触觉
纸张的发明就是为了记录文字的,这种材质发明至今,与书籍的关系最密切,时间也最长久,在人类书籍历史上也是最为重要的,封面装帧用的各种特种纸隐含着变化无穷的肌理,在触觉上,这些肌理的凹凸、纹理的走向、纹理间隔的大小、纸张的软硬度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心理感受,既传统又富于变化一直是纸张在书籍封面设计中深受青睐的原因。
(二)布类与肌理触觉
封面的布类装帧包括各种棉、麻、丝织物和人造纤维的纺织物,质地大体可以分粗糙、光润和无光泽几类。织物作为衣物的材料已经有很长的历史,历经时间的磨砺,已经牢牢的深入人们的观念中。当生活中如此熟悉的触觉在书籍的封面出现时,那种悠远原始的生活产物的信息,那种织物背后所蕴涵的女性意味都是使读者在触摸的瞬间感动的原因。
(三)皮革类与肌理触觉
封面的皮类材质主要分真皮和人造革,皮是人类最早拿来作为防寒的用的衣物,它具有结实耐用和透气柔软的特性,不同动物的皮的象征性使人类后来一向视它为贵重物品,因为与人类的物质本质相同,动物皮的原始与舒适是人类渴望与追求拥有的,用于书籍的封面也是满足这一原始渴望的最好材质,当皮质的触觉传递到大脑,会有其他任何材质所不能达到的天然和谐的亲切感。
(四)混合材料与肌理触觉
封面装帧中的混合材料就是在上述的几类材料中选择几种,或再加上某些特殊材料的混合使用。混合材料运用材料质感的反差,在触觉上的差异心理的对比要比单一触觉感受强烈,当这种反差与各个材质自身特性结合后,心理往往会对这类触觉体验产生如同视觉上悖谬的相同影响,只是更隐蔽和产生的心理感染力更大。
四、触觉设计在封面设计中的未来
随着书籍在门类、内容、风格的上的细化,各种因素在封面上的体现要求信息传达的途径更广泛,更直接,感觉作为人类活动表现的第一要素变的越来越明显。书籍装帧作为一门艺术,它的审美和欣赏的作用在加强,封面不再只是保护内容的美丽摆设。重视触觉作为重要的感觉途径,在封面设计中应该被研究并加以设计的重要方面,封面各种材质肌理的运用和彼此间的和谐,都是为了让书籍传递感觉信息能够由触觉在视觉的基础上产生情感影响,使触觉体验丰富视觉印象,并在想象和记忆中构建每一位读者与书籍的世界,深入打动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任何单一追求视觉或触觉审美,或是只追求触觉上的新奇和复杂,不考虑与内容的结合与封面其他因素的整体协调,都可能导致感觉信息传递的不成功或错位,只能使触觉的设计成为摆设而不是沟通读者的信息桥梁。只有协调封面视觉和触觉等多方面因素与书籍内容主题之间的关系,做到以“感”动人,才能存设计时开拓设计观念,领悟书籍封面设计的新概念,做出具有传递感觉信息的新作品。

封面设计中的图案艺术探究
自书籍艺术诞生起,书籍装帧与绘画艺术一直紧密相连,而摄影的诞生使得书籍封面设计中风光一时的绘画艺术逐渐丧失其主导地位。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设计软件、扫描仪和数字绘图工具的普及,绘画图形以诗性的方式重焕光彩,尤其在文学小说、杂谈类书籍、轻松休闲的生活类书籍等的封面设计中,绘画图形以其强烈的原创艺术性和人情味打动、感染着读者。
一、绘画图形
封面设计中的绘画图形,不仅要决定“画什么”的具体内容,还要决定“怎样画”的表现形式。绘画艺术形式多样,有油画、水粉、水彩、中国画、版画、漫画等,并且有的画种下面还有更为细致的分类。不同的绘画形式由于绘画工具、纸张和画法的不同,具有完全不同的情感和表现力,油画的厚重、水彩的明快清丽、中国写意画的气韵生动和工笔画的精致细腻、版画的“刀味”和“木味”、漫画的俏皮幽等。可以看出,在书籍封面中,即使是同一表现题材由于绘画形式的不同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具有差异性,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书籍内容采用相适宜的绘画形式。
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为CG(ComputerGraphics)。在电脑和设计软件强大功能的支持下,CG艺术使得设计师的构想表达得更为自由和真实,尤其体现在对虚拟环境的设想和表现上具有的巨大优势。在书籍设计中,电脑绘图常用的软件是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e、Painter、3Dmax等,它们所绘制的图形画面精美绚丽,风格多样,给人强烈的科技感和时尚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美国著名奇幻小说作家塞门葛林的最新小说《夜城》系列制作的封面,该小说结合了冷硬推理和都会奇幻的元素,设计者采用了虚幻写实的超现实主义手法,通过CG绘图表现出一种由现实抽离出来的奇幻气息,一种压抑的气氛和冷峻的色彩。
与写实性的绘画图形不同,创意图形是通过可视的视觉形态来表达创造性意念的一种说明性的视觉符号,也就是设计师通过想象、联想等创新性思维创造出的“有意味的形式”,具有趣味性、象征性和符号性。封面中创意图形的灵感来自对书籍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结果与图形创意的语言相结合便产生了使读者觉得新奇、巧妙的视觉语言,并加深了读者对书籍的思考和理解。《我没疯,我只是与你不同》一书为探究正常人行为复杂性的心理学书籍,驴与马瞬间转换的创意图形颇有趣味地揭示出人性的复杂。
二、抽象图形
康定斯基创作了第一副抽象水彩画作品,宣告了抽象艺术的诞生。蒙德里安曾这样说过:“抽象的绘画比有物象的更广阔,更自由,更丰富内容。”抽象图形以“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出写实手法难以表达到的视觉效果:简洁、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同时,由于它的非直观性和隐喻性更能让读者在联想过程中感受到构思的巧妙并引起共鸣。用抽象的形态来暗示或表达书籍的内容,在似与不似之间给读者以更多的思维空间。对于书籍设计艺术而言,有些内容由于很难用具体形象表现,或是出于构思需要,常常采用通过联想、象征引起情感共鸣的抽象的艺术语言。
点、线、面、几何形态、肌理效果等是封面设计中最为有力的抽象语言,线的直、斜、曲以及长短、粗细之别,都能引起人们微妙的心理反映。一方面,抽象图形通过其直观的表现性、具象征意义的符号性、含混的寓意表达折射出书籍的主题与内涵。正如人们对抽象艺术大师蒙德里安作品的评价那样,绘画的核心并不是抽象,而是某种内在的精神性追求。如为庆祝湖北美术出版社建社二十周年的书籍《我们一起走过》封面,三角形的抽象形态引起读者对山峰的联想,也寓意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和美好未来。另一方面,将抽象图形与具象写实图形进行安排与有效组合,通过点、线、面、几何形态在有限空间内的巧妙布局,从而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丰富了画面层次。
三、图表化图形
图表是一种很好地将对象属性数据直观、形象地“可视化”的手段,最早是由美国一家咨询公司设计发明的,后来被企业用来统计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信息数据。当今艺术设计领域将其称为信息图表(InfoGraphic)设计,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设计表达———用有趣的图形化解枯燥的文字,很多杂志、期刊在需要传达数据及信息的文章内页都采用过信息图表这一特殊的图形语言。随着书籍的内容题材越来越丰富,出版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图书在编辑与策划时,为了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通常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加入了更多的文字信息,以制造图书卖点和创造图书品牌。这在教辅、励志、健康、饮食、育儿类等书籍中尤为普遍。为了使书籍的封面图文信息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将繁杂的宣传性的文字信息的逻辑进行分析,并进行恰当的图表化处理无疑是最好的方法。目前常见的图表信息类型有并列型、流程型、对比型、递进型和组合型等。以并列型图表为例,并列型图表适用于逻辑为并列关系的文字信息,通过视觉图形配以文字的并列编排,明晰地表示并列信息。
四、结语
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图形并非是完全割裂的,对它们的合理综合运用不仅加强了书籍封面艺术的表现力,更达到了对比统一的和谐之美。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图形都要具有信息性、人文性、从属性、整体性四种特性,以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此外,还要做到在版面编排上,将文字与图形巧妙结合,做到主次分明、和谐统一。借助文字所具有的确定性、情感性来表达图形的内涵与外延,又通过图形的直接性、形象性将文字所阐述的内容和情感得到更广阔、更便捷、更大众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