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茶叶平面包装设计

   丰富多彩的茶叶平面包装设计

  茶包装是茶在购买、销售、存储流通领域中保证质量的关键,一个精美别致的茶包装,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在超市不断出现和销售方式改变的今天,能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起到无声售货员的作用。
  1.茶包装的材料设计
  好的茶包装匕有收藏价值,也可作为复用包装再次使用,在节约资源的同时,弘扬了茶文化,一个好的茶包装设计,一定要有好的基础,出就是包装最本质的东西,即如何能保持茶叶的质量使其不变质。只有充分了解茶的特性及造成茶叶变质的因素,才能根据这些特性来选择适当的材料加以会理的运用,做到尽善尽美。尤其是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更要加强环保意识,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
  茶叶的特性是由茶叶的理化成分、品质所决定的,如吸湿性、氧化性、吸附性、易碎性、易变性等。
  所以,我们在设计茶包装时,要根据以上这些特性,考虑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应选择具有良好的防潮、阻氧、避光和天异味,并有一定抗拉强度的复合材料,根据调查和研究,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好的是聚酯、铝箔、聚乙烯复会,其次是拉伸聚丙烯、铝箔、聚乙烯复合材料,这些通称铝铂夏合膜,是日常茶叶小包装中防潮、阻氧、保香性能最好的一种。现在有一种新的包装盒,它是纸复合,罐的上下盖是金属的,罐身是用胶版纸、纸版铝箔、聚乙烯等复合而成的,具有根强的保鲜效果,而且比起金属罐来轻了许多,设计手段也更加主富美观了,匕给了设计者更大的发挥余地。
  茶包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既大包装和小包装。大包装也称运输包装,它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装卸和仓贮,一般用木箱和瓦楞纸箱,也有采用锡桶或白铁桶的;小包装也称零售包装和销售包装,它既能保护茶叶品质,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便于宣传、陈列、展销,而且携带方便。小包装的种类很多,从制作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硬包装、半硬包装和软包装三类,如硬包装有铁罐、锡罐、瓷瓶、玻璃瓶及工艺小木盒、小竹盒、工艺刻花镀金盒等;半硬包装有各种硬纸盒;软包装有纸袋、塑料食品袋和各种夏合袋等,设计都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包装设计。
20180209120031605275.jpg
  设计茶叶包装,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材料与结构,包装材料选用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商品的质量,这也是由茶叶这种特殊商品的属性所决定的,所以一般易选用结构精密,便于开启的材料来做茶叶包装。随着包装工业的发展和现代高科技的结合,涌现出了许多新型的包装。市场上也有许多新颖别致的茶叶包装,但有些包装看似高档,却存在着过分包装的倾向,有的脱离了商品的属性,盲目地追求一种表面华丽的装饰和浮燥的色彩,与茶叶本身的质量不相符合,如市场上有一种表面是塑料刻花镀金的茶叶包装,从包装上看不到一点商品所要传达的任何信息,给人一种是工艺品的感觉,而不是茶叶。
  2.茶包装的色彩设计
  色彩是包装设计中最能吸引顾客的,如果色彩搭配得当,使消费者看后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包装的色彩是受商品属性的制约,色彩本身也有它的属性。所以用色要慎重,要力求少而精,简洁明快。或清新淡雅,或华丽动人,或质朴自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习俗和欣赏习惯,也要考虑到商品的档次、场合、品种、特性的不同而用不同的色彩。设计要讲究色彩和整体风格的统一,不能用色过多,形成不了凋子,也不能到处用金、银,给人以一种华而不实之感,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同类产品的比较,对同类产品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取长补短,设计出能在众多商品中夺目而出,有竞争力的包装来。
  3.茶包装的形象设计
  茶叶包装的图案设计能使商品更加形象化、生动有趣。可有些包装上的图案陈旧、繁锁,商品性不强,也缺乏时代感,重复、没有个性,龙凤等古代纹样到处乱用,传统不是复占,更不是昭搬,民族性不是画条龙、画个凤就代表了,应赋于它新的内容,新的生命、新的形式,应把一种精神贯串进去,一种神韵体现出来,传统应是一种风格,是一种时尚。可以用现代的手法把传统的纹样进行变形使之更具有现代味,更符号化,更简洁。真正传统感的包装给人一种有文化、有内涵、超凡脱俗之感,这和茶的个性也相符合。
  另外,茶包装设计必须符合我国《茶叶包装》的有关规定,包装的标志要醒自、整齐、清晰,并有完整的标签,标明品名、生产厂皂、地址、生产日期和批号、保质期、等级、净重、商标、产品标准代号,有变动项目可印成不干胶进行补充说明。
  总之,茶包装设计中的材料、色彩、图案、文字等要素是与商品紧密相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能准确迅速地传递商品信息,这是设计者要放在首泣的问题,这也是衡量一件包装设计是否优秀的标准。
 
  茶叶平面设计包装的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国人爱茶,视之为“国饮”,正如梁实秋先生在《喝茶》中所言:“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茶已成为中国的符号。在商代以前,我国很多地区将茶用作祭品,一直沿用三千年。茶不仅消暑解渴、益于养生,以茶待客,以茶会友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被上升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并最终升华为“茶道”。茶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和文化符号,现代茶叶包装也被赋予了文化传播的功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之流,一种价值取向,是肇始于过去融透于现在直达未来的一种存在。我国古代一些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对现代的茶叶包装设计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
  1、儒雅庄重的风格深入人心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对于形式美构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现代的茶叶包装,尤其是在中、高档茶叶包装设计中仍可一窥其貌。中、高档茶叶包装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民族性,尤其具有丰富的文化气韵,成为茶叶包装的基本要求。因此,茶叶包装设计为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更充分体现出了讲协调、平衡、中庸、天人合一的整体文化。在包装色彩的运用上,一般根据茶的属性选择包装用色,主要以绿、蓝、黄色为主,受传统色彩观的影响,黑白两色很少作为包装底色。因中国绿茶久负盛名,绿色色相鲜艳富于视觉冲击力,且所含文化之意浓厚,具有清逸出尘之文人气息,因此在茶叶包装的用色上,绿色运用得最为广泛。其次是黄褐色,用以表现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呈现出一种古朴怀旧的风格。受“中和之美”的影响,在包装结构外形设计上,国人以方为贵,讲究长短适宜,四平八稳,深合中国温柔敦厚,求稳内向之心理。在平面构图上,往往具有严格的“中轴”意识,一般左右均衡对称,沿中轴线向两旁层层推进,形成完整的有规则的序列,呈现出良好的韵律感,整体感觉沉稳大气。也有一部分包装使用均衡的手法,使其上下左右的文字图形保持视觉平衡。在茶叶包装的图案运用上,多采用古代窗棂的图案、龙形图案以传达中国古之神韵。而在茶叶包装的意境设计方面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茶道与传统道教在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茶道最本质的特征是静、和、雅,道家讲“天人合一”。因此茶叶包装在设计意境上,受道教“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崇尚“自然之美”,追求文人林下清谈之风与潇洒飘逸的精神气质,把归于自然作为美的至境。因此画面多以山、水、云、木等自然景物为观照对象,充分表达古人寄情于山水,以山水明志的价值取向。而在包装字体的运用方面,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与情趣的艺术形式,书法有音乐的旋律,于无声之中充满了快慢和谐的节奏;书法有舞蹈的风姿,跳跃生动;书法有绘画的经营位置,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是无彩的绘画。因此许多设计师常常将书法艺术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引入茶叶包装。此外,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以审美的态度考察事物时,认为神虽储存于形,但又是形而上者。所以古人常以不即不离、若有若无为理想美,致力于虚实结合,实中求虚,并强调境由心生,情景交融。设计师深谙我们民族文化的内向型、静态型的结构特点,努力追求宁静和穆的柔美境界,在茶叶包装设计中通常以国画为主要表现手法,将作为底图的山水等自然景物或古代市集用淡墨勾划以形成这种镜花水月的美,而主题则以浓墨重彩加以凸显,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中国画这种虚实变化而产生朦胧美的正是我国古代艺术所独具的魅力。由于深受古代传统文化“中和”、“天人合一”和传统审美观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整体设计具有庄重大方,古朴雅致的风格,呈现出一种儒雅敦厚的文化色彩。
  2、传统设计的思维易形成固定模式
  部分传统文化元素的反复使用,使茶叶包装缺乏新意。中国的茶叶包装色调或以绿色为主,清新飘逸;或以深蓝、黄褐色为主,古朴庄重。画面多以古人、山水为观照物以强调静雅,表现形式又多以国画体现意境,字体设计又不离中国书法,盒子造型以方正居多,窗棂、龙形图案逐渐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虽经设计者的“中和”搭配,美则美矣,然却让人有千人一面之感,而艺术之物,最忌重复。中国茶叶包装在体现民族设计理念,彰显茶叶包装民族个性的同时,各品牌之间的茶叶包装因在外观、色彩、图案设计上难以突破,品牌之间缺乏明显的相异性因而难以有效识别,整体风格雷同。究其原因有三:第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传统之物应对以传统之事已成为设计的思维定势。茶叶因其千年的茶文化,易与个人品行,谦谦君子产生联想,如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君子又以隐居山林为洒脱飘逸,因此古人与山水在茶叶包装中反复出现也就不足为奇。第二,受传统审美观的影响。道家所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其实就是强调美的感受是直觉观照审美客体时,刹那间恍惚感受到美的意象。由此造成了中国艺术理论、审美理论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中国美学的命题,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韵外之致等,没有精确的外延与内涵,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如此有美无学的处境使得设计师要在茶叶包装中体现中国传统蕴含的文化特色,惟有依靠刹那间的灵感,而文化底蕴的不足和创新能力的缺乏,致使灵感可遇而不可求,向传统艺术成果实施“拿来主义”也就成为设计习惯。第三,受“中和”、“天人合一”传统文化的影响。“天人合一”的价值取向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强调人融于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反对个人的独立精神及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等,此种价值取向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就具有很大的惰性。鲁迅先生在《文化偏至论》等文章中指出由于中国深受中庸之道的影响,具有整体模糊、渐进发展的特点。中国人讲求和谐合作,以和为贵,努力寻找群体的共性、缩小彼此的差距,这与讲对立、差异、讲矛盾、独立的西方文化迥异。传统文化的一些消极因素长期以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服从心理、从众心理、求稳心理历经千年的沉淀仍无法消除,导致设计者在彰扬个性,开拓创新方面有所欠缺,缺乏另辟蹊径的勇气和思路。
 
  中国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
  中国茶叶包装外观古朴庄重,画面空灵飘逸,在意境方面确实达了一种难以超越的境界。但艺术设计最忌千篇一律,所谓不进则退,盛极而衰。因此中国茶叶包装在艺术表现方面仍要努力创造自己的新文化以适应时代的需求,鲁迅先生曾说过:“采用外国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来生面也是一条路。”
  1、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是相辅相成的。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创新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类中西合璧的艺术设计方面,日本设计师表现得尤其出色。日本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既充分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理念,使其作品既呈现出日本传统的视觉元素,又体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呈现出现代、传统、亲切、自然、清新的风格,如下图中的日本茶叶包装。茶叶外部包装为开天窗式纸盒结构设计,内部包装根据每次饮用量的多少进行小袋分装设计,在内部纸盒结构设计上,打破了传统包装非方即圆四平八稳的常规模式,将内部纸盒结构设计为三角体,顶端饰以细绳,绳末缀着标明茶性的绿叶形装饰,整体造型宛如一个个小小的风铃,以一种从容稳定、新异不群的姿态在午后的阳光下静静伫立。构图设计借鉴了西方简约化的设计理念,除了商品品牌文字外,再无其它繁杂图案,极其简洁。绿叶型的装饰与包装底部色调柔和的英文装饰文字给素净的画面平添了几分活泼的色彩。色彩设计方面,摒弃了用绿色表现茶性的常规方式,以素淡雅致的杏色有效地传达了传统茶文化的静、和、雅之特征。这款茶叶包装设计既体现了日本民族崇尚自然美,倡导简约化生活的民族精神,又因现代元素的介入使整体设计显得更为简洁生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使之具有完全崭新的文化意义。中国的茶叶包装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自信积极借鉴日本艺术设计的成功经验,并有选择地汲取西方文化偏至、对立、明确的设计理念,形成自己崭新的包装文化,促进设计文化的多元共生和相互融合,加快多元设计文化的繁荣与合流。
  2、传统设计元素的传承与超越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在五千年的历史的滔滔长河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有新的艺术元素出现。尤其在图形__设计方面,中华民族五千年遗留下的传统文化瑰宝可谓取之不尽。如原始社会的几何形纹样、战国时间的双凤纹、涡云纹、汉代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兴起,舞动的飞天、莲花图案和忍冬草图案相续出现,给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及至唐代,多种花型进行组合构成的复合式纹样——卷草成为这一时斯最有代表性的图案。而龙形文化,由汉至唐宋元,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及至明清,龙饰成为皇家设计文化的专属语言,至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此外,国画、书法、篆刻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剪纸、年画、泥人、皮影戏等各种民间艺术也常作为中国的象征被大量地引入艺术设计之中,而在戏曲方面,京剧作为中国的国萃,其脸谱设计也为世界人民所熟悉。因此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是一个符号大国。但如果将各类传统艺术元素不加重构的置入设计中,不仅会造成设计的失败,还会造成设计的雷同。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采用直接置入和简单仿效均不可取,所谓不破不立,中国茶叶包装设计在保持传统的设计风格的同时,应加强传统设计元素的创新应用,充分利用现代的设计语言体现中国传统设计元素,重新构建包装设计的新风格。在文字设计方面,不仅可以采用传统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等书法艺术,还可充分利用汉字的具有结构性美感的特点进行图型设计,通过文字形象化、文字重组等方法,将字体设计呈现出半文半图或是以图代文的生动面貌。在色彩的运用上,遵循中国传色彩心理特点,适度打破传统色彩禁忌和常规用色习惯,使茶叶包装从色彩上区别于传统设计,呈现出清新明朗的风格。在包装的图案设计上,删繁就简,采用简洁明快的抽象化图形创意方式来体现中国的传统艺术元素,使茶叶包装设计呈现出简约、抽象、活泼的现代风格,充分体现茶叶包装的个性化。在世界文化开放的格局下,民族的本土化元素应积极应对西方文化的介入,充分运用现代的色彩和造型语言对其进行重新再造方能重构艺术设计的意义,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