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小技巧变换复制的原理

   PS小技巧变换复制的原理

  制作变换复制轨迹
  首先要了解的是,变换复制,肯定与变换有关,所谓制作变换复制轨迹,就是对图层先使用快捷键Ctrl+T(下面简写为CT)执行变换操作,再使用CAST(Ctrl+Alt+Shift+T)执行变换复制,也就是CT+CAST操作。那么,哪些图层可以制作变换复制轨迹?
  >像素图层—可以
  >文字图层—可以
  >形状图层—可以
  >智能对象—不可以
  >组—可以,但无法复制
  >调整图层是参数图层,所以当然不可能
  我们经常使用CAST执行旋转复制、旋转缩放复制、直线缩放复制等,通常情况下使用形状图层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图形。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需要用到智能对象。
  每一次刚打开PS,变换复制轨迹都是清零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先制作变换复制轨迹。用一个可以制作变换复制轨迹的图层(形状图层/像素图层/文字图层)画任意图形,然后CT(参考点、旋转、移动都是在调出CT后操作)变换操作,再使用CAST执行变换复制(记录轨迹,只需复制一个或者以上便可)。
  当制作一个变换复制轨迹以后,系统会记录这次变换复制的轨迹,然而再次制作一个变换复制轨迹,系统则会记录最新的一次。
20170405103839333833.jpg
  PS无损编辑技巧
  图片处理无需大量的图层。如果使用合适的智能对象甚至可以将图片的处理优化在15个图层内。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处理图片常用的10个技巧。
  1. 将图层转化为智能对象
  智能对象作为一种最重要的无损编辑技巧,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这是很令人奇怪的事情。智能对象也属于图层,但更灵巧一些,不同于普通图层,智能对象的作用包括:
  无损变换。可以随意的缩放、旋转、扭曲多次,但不会降低原图的质量。例如,你将图片缩小后又决定将其恢复原始大小,这个过程不会破坏图片的质量。
  无损滤镜。当你为智能对象使用滤镜时,会生成智能滤镜。智能滤镜可以使你在任何时候对其进行重新设置。在Photoshop CS6中大多数滤镜都支持智能对象。
  同步/链接功能。如果你将一个智能对象复制一份,当你在更新智能对象的内容时,你复制的另一个图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个功能在你需要将同一图层复制多个并保持同步变换时会非常有用。
  转换智能对象的方法:在图层上右键点击,选择“转换为智能对象”即可。
  2. 使用文件>置入命令来置入图片
  很多时候,我们用Photoshop打开一张图片,然后复制粘贴到另一个文档中。你再也不需要那么做了。复制和粘贴会花费你较多的时间和步骤,使用置入命令可以将图片置入并自动转换成智能对象,这会节省很多时间的。
  使用置入命令还可以将RAW、AI等格式的文件置入到文档中并自动转换为智能对象。例如,你可以置入RAW文件,并随时都可以使用Adobe Camera RAW来编辑它,只需在智能对象上双击即可。你再也不用先将RAW格式的图片转换成JPG格式再进行处理了。
  3. 使用图层剪切蒙版
  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图层剪切蒙版,但使用的并不多。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先进行抠图,然后为图层添加蒙版。如果你所编辑的图层是智能对象,那么这种方法也不可行了,你智能在蒙版上做文章。如果一个图层蒙版不够用了,你还会将其合成组然后再次添加蒙版。
  需要使用这么多蒙版吗?将图层合成组,然后再为组添加蒙版。
  剪切蒙版是除创建图层蒙版或抠图外一种更好的方式。如果你实在不能使用剪切蒙版,你可以将这些图层合成为组,然后再为组应用蒙版。对Photoshop CS6来说,你还可以为图层组创建剪切蒙版。
  4. 保持图像效果简单
  应用图像效果有很多种方式,大多数方式都可以使用几个调整层来实现。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一个图层效果上添加另一个图层效果,将图层堆积起来就可以。不过你可以尝试使用更少的图层来达到相同的效果。你在应用图像效果时应该理解一系列图层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去堆积。过于复杂的图像效果不仅非常繁琐,还会降低的质量,甚至让你的作品大打折扣。
  5. 使用智能滤镜
  使用智能对象的好处之一是智能滤镜的应用。当你将图层转换成智能对象时,你便可以使用智能滤镜了。智能滤镜是使用滤镜过程中主要的无损编辑方式,智能滤镜允许你随时无损改变滤镜的效果。
  6. 在一个图层上使用加深减淡
  加深和减淡是图像编辑中非常重要的技巧,使用这个技巧可以让你简化很多不必要的图层。你也可以在一个智能对象上使用加深/减淡,不过要使用这样的方式:
  创建一个新图层。将图层填充为50%的灰色。
  将图层的混合模式设置为叠加(你也可以试验一下柔光、强光等混合模式)。
  接下来使用加深/减淡工具在这个灰色的图层上绘制吧,看看发生了些什么……全面解读!Ps的混合模式
  如果你要经常使用Photoshop,那么你需要了解Photoshop一个简单却不容易理解的特性——混合模式。在Photoshop众多酷炫功能中,这是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功能,但是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希望会引起你的注意。
 
  混合模式在哪里?
  混合模式容易被忽略的最大原因就是它所处的位置——在图层面板右上部的角落里。
  混合模式是什么?
  你可以将混合模式按照下拉菜单中的分组来将它们分为不同类别:变暗模式、变亮模式、饱和度模式、差集模式和颜色模式。
  现在你知道了混合模式的分类,那么便很容易理解何时使用相关的模式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了。
  什么时候使用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学会了混合模式,那些现成的照片滤镜便显得多余了。让我们来看一个使用混合模式调整照片色调的例子:
  我们可以在原图片的上方新建一层,填充颜色,然后设置混合模式就可以调整成我们想要的色调了,这种方式可以代替色相/饱和度或其他照片滤镜。选中混合模式之后,你可以使用键盘上的上下箭头来快速调整不同的模式。
  混合模式是没有修改选项的,事实证明你也不需要这些选项,只是改变图层的不透明度和填充度就可以了。如果你觉得每个混合模式的效果都不满意,那么你可以使用图层不透明度和填充的选项了。
  正如混合模式的名字,你可以将多个图层混合创造出各种惊人的效果。
  混合模式近距离接触:
  1.正常模式(Normal)
  在“正常”模式下,“混合色”的显示与不透明度的设置有关。当“不透明度”为100%,也就是说完全不透明时,“结果色”的像素将完全由所用的“混 合色”代替;当“不透明度”小于100%时,混合色的像素会透过所用的颜色显示出来,显示的程度取决于不透明度的设置与“基色”的颜色,如下图所示是将 “不透明度”设为60%后的效果。
  2. 溶解模式(Dissolve)
  在“溶解”模式中,主要是在编辑或绘制每个像素时,使其成为“结果色”。但是,根据任何像素位置的不透明度,“结果色”由“基色”或“混合色”的像 素随机替换。因此,“溶解”模式最好是同Photoshop中的一些着色工具一同使用效果比较好,如“画笔”、“仿制图章”、“橡皮擦”工具等,也可以使 用文字。 当“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而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时,“混合色”将溶入到“基色”内。如果“混合色”没有羽化边缘,并且“不透明度”为100%,那么“溶 解”模式不起任何作用。下图是将“混合色”的“不透明度”设为50%后产生的效果,否则“混合色”和“结果色”是不会有太大的区别的,只是边缘有一点变 化。
  3. 变暗模式(Darken)
  在“变暗”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选择“基色”或“混合色”中较暗的颜色作为“结果色”。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被替换,比“混合色” 暗的像素保持不变。“变暗”模式将导致比背景颜色更淡的颜色从“结果色”中被去掉了,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亮色的天空被比它颜色深的玻璃的颜色替换掉了。
  4. 正片叠底模式(Multiply)
  在“正片叠底”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将“基色”与“混合色”复合。“结果色”总是较暗的颜色。任何颜色与黑色复合产生黑色。任何颜 色与白色复合保持不变。当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颜色绘画时,绘画工具绘制的连续描边产生逐渐变暗的过渡色。其实“正片叠底”模式就是从“基色”中减去“混合 色”的亮度值,得到最终的“结果色”。如果在“正片叠底”模式中使用较淡的颜色对图像的“结果色”是没有影响的。 利用“正片叠底”模式可以形成一种光线穿透图层的幻灯片效果。其实就是将“基色”颜色与“混合色”颜色的数值相乘,然后再除以255,便得到了“结果色” 的颜色值。例如,红色与黄色的“结果色”是橙色,红色与绿色的“结果色”是褐色,红色与蓝色的“结果色”是紫色等。
  5. 颜色加深模式(Color Burn)
  在“颜色加深”模式中,查看每个通道中的颜色信息,并通过增加对比度使基色变暗以反映混合色,如果与白色混合的话将不会产生变化,如下图所示除了背景上的较淡区域消失,且图像区域呈现尖锐的边缘特性之外,“颜色加深”模式创建的效果和“正片叠底”模式创建的效果比较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