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室内设计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飞跃性的进步,但我认为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一、环境整体功能意识薄弱。室内设计的内外特点、对建筑的整体功能、类型、风格不够注重,不能有效的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容易造成室内设计的孤立感、封闭感。
二、对大量性、生产性建筑有所忽视。我觉得我国室内设计盲目的追逐企业或个人利益,对大商场、大的娱乐中心、宾馆的室内设计很重视,而往往忽视社区、学校、幼儿园、职工宿舍等不够重视。
三、室内设计创新不够。成功来源于设计,设计来源于创意。在我国,往往设计师就是盲目的照搬照抄,盲目追求利益,这样的话就不会进步,还有可能倒退。社会在发展,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在提高,室内设计也必须顺应潮流顺应社会,也应该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创新,来迎合社会和人们的需求。
四、没有个性、过度追求豪华。往往很多企业或设计师本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所使用的装修材料和设计不是最适合的,而是最贵的。设计师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室内设计的整体水平才会提高。
当然,以上提到的问题,只是我个人的认为是中国整体的一个大概,中国并不缺少真正意义上室内设计大师。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室内设计,一定会走向另一个巅峰。装饰设计方案评审,又称评标。目前的问题:一是评审机构-评委会的组成,通常由三部分人-业主、当地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所组成。从技术上讲,由于有大部分虽是外行但为实际决策者的业主、官员的参加,很难保证科学、民主的评审;从业务上讲,由于其中可能的有人有“寻租”的需求,很难保证公正、公平的评标。二是评委专家学者,通常由二部分人-年龄一般在60岁左右的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教授)、建筑设计院的高级(注册)建筑师所组成,从技术上讲,由于有一部分虽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但实际上是外行的人参加,如对设计方案本身有见解,但对施工图、工程报价、周期则不大熟悉,同样很难保证科学、民主的评审;从业务上讲,由于其中可能有的人即是评委又是“枪手”有“寻租”的需求,同样很难保证公正、公平的评标。三是评审标准,设计方案深度、广度以及程序、方式、方法,因人而异,五花八门。
其成因主要是:制度。
所谓制度,是指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即制度是构建人类相互行为的人为的约束,是为了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所以需要调整,则是因为资源相对于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总是稀缺的。制度包括:一是正式规则-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有政治制度(即政治体制),经济规则(即产权),具体的单个合同(包括装饰设计方案评审);二是非正式规则-行为规范、习惯、道德规范、社会习俗、思想信仰、意识形态、传统文化是其主要源泉。制度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为了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行合作;从个体利益的角度看,为了争夺稀缺资源,人们又有着相互冲突的竞争。制度的作用是,一是降低了人们相互交往总的不确定性;二是提供了一个社会的激励机制。所谓“寻租”,即权力的租金;“寻租行为”是指有的制度安排鼓励的反而分配性的努力。我们要研究国外的做法,结合自己的国情,寻找设计业可行的合作方式和分配制度,把团队稳定下来。
发挥敬业精神,设计项目坚持高标准要求中外老一靠设计家做一个工程周期很长,从调研、构思、制图到现场指导要花很大的精力,一生作品是屈指可数的。有位年轻的设计师告诉我他的收入可观,一年做出近十个工程,可能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年做了这么多工程,可想能达到何种深度!近期我接触了一个工程的国际投标方案,有些国外方案标书做的规范程度深入程度像几本书并有大量实物样板,相比之下我们国内的方案就粗浅的多。我想对一个有才华的青年设计师来说应追求作品的质量和水平,在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上树立自己的形象,也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取得较高的成就。
加强理论研究和学术评论活动近几年好多很有见识的青年设计师忙于工程,把理论研究工作挤掉了,从整体看这是损失,理论是设计实践的指导,不能忽视。最近钓鱼台国宾馆工程室内设计国际招标,新加坡方案做的很仔细,很深入,可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理解较浅,表现手法较一般而落选。美国人从国际化角度感受、理解中国宏大宫廷建筑的文化神韵、氛围,又结合钓鱼台园林的具体环境进行构思,获得成功。他们的差距是设计观念的差距,是理论上的差距。
21世纪,在推进绿色室内设计文化发展中室内设计领域将融入更多艺术、科技门类的内容和思想,产生更多的新意念。我们要加强理论研究并开展学术评论活动,开阔思路,把握时代脉博,指导设计实践,创造具有新世纪特征的中国室内设计作品。
今天郑州室内设计培训讲的内容没有什么新鲜的,是同行们常议论的,但面对入世也要正视的,希望“抛砖引玉”促进社会各界思考,逐步争取达到共识,促进中国室内设计业的发展。
本文TAG关键词:
室内设计行业
问题
|